山藥中黏黏的液體是什么?糖尿病人吃了有利還是有害?
冬季是吃山藥的好時節,無論是做菜還是熬湯,都很適合。而且山藥的營養非常豐富,其中含有蛋白質、碳水化合物、多種維生素、鈣、磷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,一直被人們稱為“養生的好食材”。
山藥含有多種氨基酸,在人體所需的18種氨基酸中,山藥就占了16種,非常適合為人體補充蛋白質。山藥中還含有特殊的黏性物質,我們在切山藥的時候,經常會發現手黏黏的,特別柔滑,有時這種黏液還會刺激手部皮膚,出現瘙癢、紅腫的感覺。這種黏黏的液體就是 “黏液蛋白”。
有人說這種黏性物質能夠降低血糖,糖尿病患者多吃山藥是有好處的。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,吃山藥到底能不能降血糖?
糖尿病患者吃山藥,對身體是好是壞?
其實,這種黏性物質不具有胰島素的能力,也就是說吃山藥并不能直接降血糖。可以說,沒有一種食物能夠起到降血糖的作用,因為所有食物都是有熱量的,只是血糖上升的速度快慢的問題。
大家不要失望,雖然山藥不能降血糖,但是吃對了也是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。因為山藥中的黏液蛋白能夠延緩食物的消化速度,所以它能幫助糖尿病患者減慢血糖的升高速度,從而到達控制血糖的目的。
研究還發現,山藥能夠降低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率,讓體內少一點脂肪和膽固醇,對血管健康很有益。糖尿病患者最大的擔憂就是心腦血管并發癥,而山藥能夠幫您保護血管,減少并發癥的產生。
另外,山藥還具有一定的養胃功效,因為山藥中的淀粉顆粒很小,粗纖維含量也少,腸胃在消化吸收的時候不會有太大的刺激,能夠激發消化液的分泌,反而有助于消化。
山藥的黏液對損傷的胃粘膜也具有修復的功能,不傷胃的情況下,促進胃粘膜細胞增長。
山藥有益,但要當成一部分主食來吃:
綜合來說,人們在吃其他食物的時候,加上一些山藥,是非常有利的。但是由于山藥中的淀粉含量高,不建議當成一道菜來食用,而是當成一種主食。
我們都知道,現代人的主食太多精細,不是白米就是白面。這樣的主食不利于血糖的控制,但如果能夠加入山藥、玉米、紅薯這類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,那么對于控制血糖是很有幫助的。
另外,這些食物膳食纖維豐富,可以增加飽腹感,減少正餐的攝入量,同時也能幫助潤腸通便,減少冬季便秘的發生。
那每天吃多少合適呢?我建議您,把粗雜糧、山藥、玉米等食物,盡量能占到主食的一半左右。